這裡提供POLO最新的觀念與資訊,給您全球化與嶄新的視野,解決台灣目前社會困境方案與思考方向。
何謂階層等級,因為不確定階層等級,彼此的觀點與思考就很難找到對應的交流窗口,就像收聽廣播,需調到對應的頻道頻率才有聲音。階層等級分為以下幾種
不在乎對錯,不以現有(傳統固定)的觀念去衡量,就純粹讓大家提出意見(也許是天馬行空的想法)及看法,也許是商機、市場變化、產品新功能或前所謂有的經營模式等。
內外部初略需求收集
挑選出較可行的創意或方向進行商業運作(如技術、人員、產能、市場規模、產品或服務定價、客戶接受意願、對手競爭優勢、投資與獲利估算、目前、三年後、五年後等市場推測,資金能否支應或取得等等)是否合理化,亦為商業邏輯(模式)是否成立之分析。
內外部較精確的需求收集
針對商業邏輯驗證階段進行更正確的設計及方向之步驟計畫。
偏重在部門設立、人事組織、財務預算,收費制度及進度里程碑規劃。
各部門單位領導人的選定與控制(管控)方法、模式。
較明確設定出各種需要的規格、功能或是流程步驟。
收費制度的種類及方式。
程式設計部份則是訂出軟體系統的主要功能架構(高階人員已算是進入Development階段)
硬體系統的配置(需求)架構
人員的到位、環境(包括軟硬體)的建置與配置,測試通過
程式面:功能圖,CLASS等模組(高階人員已算是進入Development階段)
單元功能開發、單元測試
個人進度的成果報告及掌握
單元功能整合及產品測試(以使用者角度)
確定產品售價、包裝、行銷通路模式,產品如何部署運作
如何與各戶建立良好互動模式,客戶反應產品或服務不滿、缺失的紀錄與處置結果追蹤。
了解以上階層後就知道每個階層所關注的事項為何,該用何種的想法來思考問題,否則在開「發想」會議,主管或同事批評提案者不切實際,或是在設計階段老闆對低階程式人員提出一堆想像出來的建議,或是主管在討論計畫階段時,下面成員以自己開發程式角度來回答問題,這樣溝通都很難有共識,而會議中對每項議題也該區分出不同的討論階層,最好是依照階層來區分會議,否則在一個會議要轉換數種想法(思維)是很痛苦的。
下表為各階段討論(著眼)的重點
階段(階層) | 著眼點 | 對象 | 忌諱 |
創意發想 |
暢所欲言,激發聯想, 過程紀錄可追蹤、獎勵 |
不限 |
主題目標本身過於空洞 批評他人想法幼稚不切實際 |
商業邏輯驗證 | 目標客戶能否接收該商業模式(產品、服務方式、市場需求、價格、投資報酬) |
商業架構師 專業幕僚 資深顧問 |
公司高層及重要部門主管提供假資料或拒絕配合相關業務進行 |
計畫 |
產生可執行的目標、數字(如投資金額) 時間及各種條件的限制範圍 選出各(子)計畫的領導執行者 |
同上 財務主管 PM及CEO |
未經商業邏輯驗證就開幹 |
設計 | 訂出產品或服務明確的功能、效果及流程 |
PM、各單位主管 高級程式設計師 |
未明確計畫就設計 |
架構與建置 | 環境及軟硬體及平台的備妥 |
同上 MIS |
無明確設計就開幹 |
開發與單元測試 | 單元功能達成、進度符合 | 程式開發人員 | 未經設計過程就想加東加西 |
產品功能整合 | 錯誤收斂,準時完成 | 整合人員 | 變更或增加功能 |
銷售及部署 | 產品包裝、行銷及通路計畫 | 銷售技術、業務 |
產品誇大不實 對客戶隱瞞產品重要缺失 |
運作及客戶服務 |
建立與各戶良好互動模式 建立完整聯繫紀錄(包括產品使用情況關聯資訊) 將客戶(資料、習慣、關係)也視為資產一環 |
客服,公司全體 | 東西賣了就不管 |